格桑花团队:调查新成果—布氏泛树蛙,被权威学术期刊《四川动物》正式录用!

发布时间:2025-07-17发布者:manager

近日,格桑花调查团队在生物多样性调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团队于湖北省秭归县境内首次观察并记录到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ourreti,系湖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纪录种。这一重要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国内权威动物学期刊《四川动物》正式录用!

一、 严谨调查:新物种的发现历程

2025年5月,格桑花调查团队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过程中,成功采集到数只树蛙科活体样本。该批样本的形态特征区别于湖北省内已知树蛙科物种,引起了团队的极大关注,经后期论证,确定为布氏泛树蛙。此次发现是其在湖北省自然分布的首次科学记录,为研究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和演化提供了关键实证。

640.webp

布氏泛树蛙生活照 李辉 摄 

二、 科学确证:新纪录的鉴定过程

为确保物种鉴定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格桑花团队采取了多学科、多证据的综合鉴定方案:

形态学鉴定对采集的活体样本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测量与特征比对,严格按照布氏泛树蛙的鉴别特征(如体型、体色、斑纹、指/趾吸盘、蹼等)进行对照分析,初步判断其为布氏泛树蛙。

640 (1).webp

分子系统学分析为进一步确认,团队提取了该批样本的DNA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批样本与布氏泛树蛙聚为一支,从而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该物种身份。

640 (2).webp

基于以上形态与分子遗传学的双重证据,格桑花团队科学认定此次在秭归发现的树蛙为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ourreti)。标本保存于湖北大学两栖与爬行动物标本库,以供后续研究查证与参考。

三、 成果发表:权威期刊的认可

该项重要发现的研究论文《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布氏泛树蛙》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程序,已被《四川动物》期刊编辑部正式录用。该录用决定不仅是对本次研究发现科学性与原创性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本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业内权威期刊的严格审视与充分验证。

四、 《四川动物》:中国动物学研究的核心阵地

《四川动物》是由四川省动物学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主办,在国内外动物学界享有盛誉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该刊创刊于1981年,长期致力于报道动物学各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分类学、区系分布、生态学、行为学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力。《四川动物》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高标准的审稿流程和广泛深入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动物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其录用的成果,代表着研究本身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行业认可度。

五、 重大意义:专业支撑与填补空白

彰显调查能力,团队实力获权威肯定:本次新纪录的发现、科学鉴定和权威期刊发表,是对格桑花调查团队在生物多样性调查领域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肯定。团队在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的组织实施、目标物种的精准识别、科学证据链的构建(形态+分子)、以及科研成果的规范化表达等环节均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严谨性。

填补分布空白,完善生物多样性版图:布氏泛树蛙在湖北省的首次确切记录,是对湖北省两栖动物区系的重要补充,更新了该物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信息,为深入了解其分布格局、扩散历史及生态适应性提供了关键数据。这证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及周边区域可能蕴藏着更多未被充分认知的生物多样性热点。

推动保护工作,支撑生态决策:新物种(或新分布种)的发现是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核心价值之一。该成果为评估三峡库区及湖北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价值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生态红线划定和可持续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结语:本次布氏泛树蛙在湖北省的新分布记录及其研究成果在《四川动物》的录用发表,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更是格桑花调查团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征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彰显了团队在业内日益重要的专业影响力。团队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深耕野外,致力于为湖北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温馨提示:布氏泛树蛙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非法捕捉将面临法律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