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发现小弧斑姬蛙!江汉平原两栖类再添新记录!

发布时间:2025-07-02发布者:小编

2025年6月5日晚,格桑花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海拔142m地区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姬蛙,结合该地区现有的科考报告和历史记录分析,此物种与该区域有记录的合征姬蛙、饰纹姬蛙和北方狭口蛙有着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经过进一步鉴定,确定为小弧斑姬蛙。此次发现为鄂州市乃至江汉平原的姬蛙科物种再添一位新成员。

物种简介

小弧斑姬蛙(学名:Microhyla heymonsi)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姬蛙属,为小型蛙类,成体体长约20-25毫米。身体略呈三角形,吻端钝圆,鼓膜隐蔽,颞褶清晰;皮肤光滑,背部灰棕色或棕褐色,具对称分布的小弧状斑纹,腹部白色。指、趾端无吸盘,趾间具微蹼。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栖息于海拔 100-1500 米的稻田、草丛、池塘边缘等湿润生境,常隐蔽于落叶或土缝中。繁殖期为 4-8 月,卵产于静水域,卵群呈片状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成蛙以蚂蚁、蚊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其生存依赖于浅丘农田生态系统,目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LC)物种。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鄂州市鄂城区政府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弧斑姬蛙于本地的首次发现中得到充分印证。该物种作为对生境质量敏感的两栖类指示物种,其种群在本地的出现,直接反映出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浅丘农田生境连通性及微生境多样性的显著提升。这与政府长期推进的栖息地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系统性保护措施密切相关。此次发现不仅填补了本地物种分布记录空白,更佐证了 “山水林田湖草” 一体化保护策略的科学性,彰显了政府在生态保护中对脆弱物种栖息地营造、生态过程维系等工作的前瞻性与执行力,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提供了典型实践案例。

640 (5).webp640 (6).webp640 (7).webp

 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

吴家亮、徐吉龙摄